台风的命名方式因地区而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体系:
一、区域命名体系
亚太地区 由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名字,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等,采用中国神话、历史人物、动植物等文化元素命名。例如2023年台风“珊瑚”(来源中国澳门,指一种水生物)。
大西洋、北美洲及大洋洲地区
由世界气象组织(WMO)统一管理,使用男性或女性名字,按字母顺序循环使用。例如2021年大西洋飓风季的“Ana”“Bill”等。
其他地区
印度洋地区使用“热带风暴”命名,西太平洋其他区域可能采用其他规则。
二、命名规则
文化相关性
名字需与提供国文化、历史相关,如中国使用“海燕”(燕子)象征坚韧。
无争议性
必须简短、易记且不冒犯,避免使用敏感词汇。
字母顺序
全球名字按英文字母表排列,同一字母不重复使用。
动态调整
每年更新命名表,包含约100-120个名字。
造成重大灾害的台风名字可能被永久除名。
三、补充说明
避免混淆: 不同区域使用不同命名规则,可能导致同一台风有多个名称(如“杜苏芮”在中国和英文命名系统中均有效)。 命名表示例
通过以上体系,台风的命名既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又确保了全球范围内的统一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