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名字来源于 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这个命名表由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最终形成了包括140个台风名字的命名表。这些名字按照规定的顺序循环使用。
台风命名的原因是为了便于区别和记忆这些最具破坏力的天气系统,从而提高预警和防御的效率。命名表中的名字通常由亚太地区的国家提供,每个国家提供的名字数量为10个。这些名字按照所提供国家的英文国名顺序排列,并分成10组,每组14个名字。
台风名字的来源和命名方式因地区而异。在中国,台风的名字通常由中文地名、神话、动物等文化元素中选取。例如,近年来的台风如“山竹”、“海燕”等。全球范围内的热带气旋命名则遵循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则,亚洲地区的命名主要由WMO在英文、中文、菲律宾语、越南语、孟加拉语和泰国语六个官方语言中选择。
当一个台风形成并达到热带风暴的强度时,就会根据这个命名表被赋予一个名字。例如,今年的台风“杜苏芮”就是按照命名表顺序轮到的名字。此外,如果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大灾害,那么它的名字可能会被除名,并由原名称提供国重新提供新名字,以期减少灾害,带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