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名字的命名方式因地区而异,主要分为国际通用命名和本地命名两大类,具体规则和来源如下:
一、国际通用命名体系
命名规则 全球热带气旋采用统一命名表,由世界气象组织(WMO)下属的亚太地区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名字,每国/地区贡献10个名字,共140个名字组成。命名表按字母顺序排列,每14个名字循环使用。
文化差异
- 神话人物: 中国提供“悟空”“玉兔”等神话角色名,日本多用星座名如“天秤”“摩羯”; - 自然意象
- 其他文化元素:美国使用男性名字(如“艾尔玛”“巴里”),部分名字源自历史人物或地方特色(如美国的“哈维”寓意强大)。
命名表构成 例如,2025年台风“杜苏芮”就是按顺序轮到的名字,而“悟空”是中国文化中广为人知的神话角色。
二、中国台风命名特点
文化底蕴深厚
多数名字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如“龙王”“海神”“风神”等神话人物,以及“海燕”“杜鹃”等自然意象。
近年新名字
2017年,中央气象台曾公开征集台风名字,新增“牡丹”“风铃”“木兰”等9个名字,取代了部分传统名称。
三、其他地区的命名方式
美国: 早期用女性名字(如“艾米”“芭芭拉”),后改为男女混合使用; 日本
澳大利亚:早期由气象学家以个人喜好命名,后改为系统化列表。
四、命名原则
直观易记:名字需简洁明了,便于传播;
寓意吉祥:多与和平、力量等美好寓意相关。
总结
台风名字是文化符号与自然意象的结合,既体现了对自然现象的尊重,也承载了人类对和谐共生的向往。通过不同文化背景的命名方式,全球气象界共同构建了这一国际通用的命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