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记录星星名字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星座命名
古希腊时期,人们通过观察天上的星星,将它们分成一小堆,每一堆称为一个星座。这些星座通常与某些神话故事或人物联系起来,以便于记忆和识别。例如,托勒密在古巴比伦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完善的三角函数数学,并给出了最早的三角函数数值表,他按照星星的亮度把所有恒星分为6个等级,最亮的叫一等星,最不亮的勉强能看到的叫做六等星。
星官命名
古人还将星星划分成星官,每个星官包含若干颗星星。星官的命名通常与军事或神话有关,例如“奎宿”有二十八颗星,“羽林军”有四十五颗星,“北落师门”则是一颗星。有些星官不是一颗星,而是一个疏散星团,如“积尸气”实际上是一个疏散星团。
亮度等级
古希腊天文学家如托勒密,根据星星的亮度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等级。最亮的星被称为一等星,最不亮的星被称为六等星,中间进行等分。
与神话和文化的联系
古人常常将星星与神话故事或文化传统联系起来,赋予它们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金星被称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与太阳女神羲和联系在一起;木星被称为岁星,因为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12年,被用作纪年的参照。
特殊名称
一些星星因其特殊的外观或运行轨迹而拥有独特的名称,如火星被称为荧惑,因其运行轨迹复杂多变;水星被称为辰星,因为它距离太阳很近,常常淹没在太阳的光辉中。
位置编号
在一些情况下,古人也会给星官中的星星按顺序编号,这种编号通常与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关,而不是亮度。例如,“角宿一”是角宿的第一颗星,“羽林军二十”是羽林军的第二十颗星。
通过这些方法,古人不仅能够记录和识别星星,还能通过它们的文化和象征意义来传达更深层次的含义。这些命名和分类方法对后世的天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