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父亲对儿子的称呼方式因时代、场合和亲疏关系而有所不同,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日常称呼
直接称呼名字 父亲常直接以“儿”“子”等字称呼儿子,如《史记·刘孝绰传》中王融称其子为“阿士”(小字)。
谦称
犬子: 最常用的谦称,如《论语》中孔子称弟子为“犬子”。 小儿/儿子
爱称 部分父亲会使用“息男”“闺男”等亲昵称呼。
二、书面与礼仪称呼
文言文表达
吾儿: 自称儿子时使用。 令郎
特殊场合 长子/次男:
按年龄排序称呼,如“伯子”“仲子”。
乳名:婴幼儿时期使用的小名。
三、其他相关称呼
兄弟排行:在兄弟中,父亲可能用“季子”(老四)等字区分。
特殊身份:如王融的“阿士”属于小字,是亲属间的特殊称呼。
总结
古代父亲称呼儿子时,既包含谦称如“犬子”,也包含亲昵爱称如“儿”“吾儿”,具体使用需结合语境。正式场合多用“令郎”,日常则更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