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用类
野生地黄 别称:婆婆奶、地精、黄精
主治:清热凉血、滋阴生津,常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肺热咳嗽等症。
狗尾草
别称:绿狗尾、谷莠子、狗尾巴草
主治:除热祛湿、消肿解毒,适用于痈肿疮疡、赤眼肿痛等。
紫花地丁
别称:堇菜、地丁、紫花菜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常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
二、食用类
龙葵(野葡萄)
别称:小果果、黑葡萄、野葡萄
特点:含生物碱,不可食用,但可入药。
苘麻(白麻/车轮草)
别称:青麻、白麻、车轮草
特点:可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润燥生津的功效,常用于制作麻绳或草药。
灰头翁(白头翁)
别称:奈何草、粉乳草
特点:清热燥湿、凉血解毒,适用于湿热黄疸、咽喉肿痛。
三、观赏类
垂盆草
别称:石头菜、狗牙瓣
特点:多肉植物,枝条垂挂,适合盆栽,兼具观赏性与药用价值。
马莲花(菟丝子)
别称:金花草、鼠尾草
特点:鸢尾科植物,花型优雅,常用于制作工艺品或药用。
曼陀罗
别称:万桃花、醉心花
特点:大喇叭状花朵,毒性较强,兼具观赏性与药用潜力。
四、其他常见野草
鸭跖草: 别名碧竹子、翠蝴蝶,具清热解毒功效。 毛花点草
注意事项:部分野草如曼陀罗、龙葵含毒性成分,需谨慎识别与使用;药用植物需遵医嘱,避免误服。观赏类植物可适当采集,但需注意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