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共有 12代皇帝,其中包含两位被尊为"黄帝"的帝王,具体如下:
一、正式帝王列表
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
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
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
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1679-1735)
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
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1760-1820)
宣宗:
爱新觉罗·道光(1796-1820)
帝皇:
爱新觉罗·奕䜣(1850-1875)
同治帝:
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
光绪帝:
爱新觉罗·载湉(1875-1908)
宣统帝: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12)
二、"黄帝"的认定
努尔哈赤:
清朝开国皇帝,被尊为"太祖",部分文献称其为"黄帝",以彰显其开疆拓土的功绩。
其他帝王:
通常以"祖"或"帝"等称号纪年,未直接使用"黄帝"称谓。
三、补充说明
关外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因统治区域在关外,故单独列出。
历史争议:努尔哈赤是否为"黄帝"存在争议,部分观点认为"黄帝"应为更早的部落首领,但清廷为强化正统性仍采用此称谓。
综上,清朝实际有12代帝王,其中努尔哈赤被部分文献尊为"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