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作为中国传统面食,因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称呼,不同名称背后蕴含着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以下是常见的名称分类及代表菜品:
一、主要别称
云吞 主要流行于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强调皮薄馅大,汤底鲜美。例如:
- 广州西关的鲜虾云吞面,以全鸭蛋竹升面和虾肉熬制8小时,汤底鲜甜浓郁;
- 福州老字号荠菜鲜肉馄饨,用猪骨和鳝鱼骨熬汤,皮薄如蝉翼。
抄手
四川、重庆等地特色称呼,突出红油或酸辣风味。例如:
- 成都红油抄手,以二荆条辣椒和汉源花椒炼制红油,肉馅肥瘦比3:7,麻辣鲜香;
- 重庆过桥抄手,包捏讲究,搭配多种调料食用。
扁食/扁肉
北方地区常用称呼,强调皮薄易煮。例如:
- 北京馄饨侯的皮薄如蝉翼,汤底用大棒骨熬制,配料丰富;
- 武汉地区将馄饨称为水饺,湖北其他地方言称包面。
清汤/云吞
江南地区称呼,突出清淡汤底。例如:
- 上海老城隍庙松运楼三鲜馄饨,以鸡汤底煮制,鲜咸爽滑;
- 江西部分地方称馄饨为清汤,也有称包面和云吞。
二、其他地区特色名称
荠菜鲜肉馄饨: 福州老字号,皮薄透光,汤底用鸭蛋和猪骨熬制,15元/碗; 鲜虾云吞面
红油抄手:川渝经典,二荆条辣椒与花椒炼制红油,搭配酸辣泡萝卜调料;
泡泡馄饨:苏州观前街特色,薄皮裹肉馅,煮后呈透明气球状。
三、历史别称
在古代文献中,馄饨曾被称为“云吞”“馄汤”“饺耳”等,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
总结
馄饨的称呼反映了地域饮食文化的差异,同一食材在不同地方演变为各具特色的美食。若想品尝,可尝试上述代表性菜品,感受不同风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