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历史上共有 14个官方名称,其名称演变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具体如下:
闽中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时设立,福建地区属闽中郡,福州为治所。
晋安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大量晋人迁徙至此得名,东门晋安河两岸为重要聚居地。
凤城
晋代郭璞勘察后命名,寓意城市如凤凰般吉祥,现保留凤邱山、凤凰池等历史遗迹。
泉州
唐朝时期因城北有福山而得名,后成为重要港口城市。
闽州
唐朝后期设立,直至北宋末年长期作为福州代称。
福州
唐玄宗时期正式定名,成为长期使用的名称。
三山
隋朝时期因城内有三座山丘而得名,后改为长乐郡。
长乐
隋唐时期设置,北宋时成为府治所在地,现对应长乐区。
榕城
元朝开始使用,因城内榕树众多得名,成为民间常用称呼。
福安
明朝时期设立,现对应福安市。
左海
明朝末年得名,现指左海公园。
闽海
元朝时期使用,指福州周边海域。
闽都
南宋时期设立,为临时都城,现对应闽都大庄园。
其他名称: 如天兴府(五代十国时期)等。 补充说明
闽中是福州最早的古称,但狭义的福州名称始于唐玄宗时期。- 部分名称如“三山”现对应福清市三山镇,“左海”为公园名称。- 福州简称“榕”,源于民间对榕树的喜爱,但并非官方名称。以上名称反映了福州从古至今的政治、地理和文化变迁,体现了城市发展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