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名称演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变迁。以下是南京的主要古称及由来:
一、主要古称及历史背景
金陵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因钟山岩石呈紫色得名“金陵邑”,后成为南京最著名的别称,延续至今。
秣陵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置县,因城内有养马场得名“秣陵”,后改为“江宁府”,是南京早期重要名称。
建业
东汉孙权迁都南京后改名“建业”,意为“建立帝王之业”,成为东吴及后续朝代的首都名称。
建邺
西晋司马炎为避讳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宋太宗讳改为“建康”,见证东晋至陈朝的都城历史。
石头城
三国时期孙权在金陵邑旧址修筑的军事要塞,因城垣坚固得名,后成为南京的代称。
其他名称
包括江宁、白下、应天、天京、集庆、升州、上元、蒋州、秦淮、钟山、龙盘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江南佳丽地等。
二、名称演变脉络
春秋战国: 金陵邑(冶城、越城) 秦汉
三国:建业、石头城
晋朝:建邺、建康
南北朝:建康(东晋-陈朝)
隋唐:江宁、蒋州
宋元明清:应天、天京、南京、北京(明成祖迁都后)
近现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改称“南京”
三、文化意义
南京的名称变迁与其作为多朝古都的历史紧密相关。例如:
金陵的雅称源于钟山的自然特征,成为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
石头城的军事象征意义贯穿三国至明清,成为南京精神的重要载体;
建康的和平寓意与南京长期作为都城的稳定性相关。
南京的70多个古称,如“金陵”“建康”“石头城”等,共同构成其独特的城市文化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