鲳鱼作为常见的海鱼,拥有多个俗称和学名,具体如下:
一、常见俗称
镜鱼:
因身体扁平如镜面得名;
平鱼:
北方地区常用称呼;
银鲳:
最广泛使用的学名,体表银白色;
刺鲳:
因腹鳍刺少得名;
狗瞌睡鱼:
唐代刘恂称岭南土著因鱼骨少使狗打瞌睡而得名;
叉片鱼:
江苏、浙江地区特色称呼。
二、学名分类
银鲳(Pampus argenteus) 最常见的品种,体侧扁呈菱形,银白色背部,肉质细嫩;
金鲳(Pampus chrysocles)
体呈卵圆形,背部青蓝色,腹部银白色,肉质紧实;
斗鲳(Pampus chinensis)
体近菱形,侧扁高背,肉质脆美,价格较高;
乌鲳(*Pristella chrysolochus*)
热带鱼类,黑褐色体表,以浮游动物为食;
杉鲳(*Pampus echinogaster*)
燕尾形身体,银灰色光泽,与斗鲳相似但稍小。
三、其他品种
灰鲳(*Pampus cinereus*): 小型鲳鱼,体灰白色; 刺鲳(*Pampus spicatus*)
斑点鸡笼鲳:体带黑斑,圆润扁平,适合清蒸。
四、地理分布
不同品种分布于不同海域,例如:
银鲳:近海暖温性鱼类,分布于中国沿海;
金鲳:热带洄游鱼,常见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
综上,鲳鱼的名字丰富多样,既包含形态特征描述(如镜鱼、银鲳),也包含俗名(如狗瞌睡鱼、叉片鱼),且品种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