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等,是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其名称“北京”的由来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建都过程,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周朝时期:
北京地区最早的名称之一是“蓟”,因生长大量蓟草而得名。
春秋战国:
为燕国都城,称为“燕都”。
秦朝:
北京地区被称为“燕京”。
汉朝:
称为“幽州”。
晋朝:
称为“范阳”。
隋朝:
称为“涿郡”。
唐朝:
称为“大兴城”。
五代十国:
称为“幽都”。
辽朝:
称为“南京”或“析津府”。
金朝:
称为“中都”。
元朝:
正式命名为“大都”。
明朝:
初期称为“北平”,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后定名“北京”。
清朝:
沿袭明朝称呼,称为“北京”。
民国时期:
1927年国民政府迁至南京后,北京一度改称“北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综上所述,北京这个名字从元朝开始正式使用,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