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作为历史悠久的植物,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有多个称谓,以下是常见的分类及名称:
一、植物学名称
学名:Lagenaria sicararia(普通葫芦)
其他名称:白花葫芦、长瓜、鸟屋葫芦、新几内亚豆、塔斯马尼亚豆、opo南瓜
二、古代文献中的称呼
单字名称 - 《诗经》中用“匏”“瓠”“壶”等字描述葫芦,如《邶风·七月》的“匏有苦叶,济有涉深”
- 甲骨文中的“壶子”被认为是最早的对葫芦的记载
组合名称
- 《本草纲目》收录“悬瓠”“茶酒瓠”“药葫芦”等七种称谓
- 其他古称还包括“苦葫芦”“药壶卢”“长瓠”等
三、文化意象与雅称
自然意象
- 草里金:特指小个头、皮质优良、脐眼小的本地葫芦品种
- 金葫芦:泛指品质优异的葫芦
器物象征
- 龙头葫芦:以葫芦嘴藤蔓为特征
- 仙鹤葫芦:因细长脖颈形似仙鹤,原产欧洲,国内云南有栽培
四、品种名称(部分)
观赏品种: 鹤首葫芦(果重2kg,颈长40cm)、长柄葫芦(手柄40-60cm)、大亚腰葫芦(8字形,可食用或工艺品) 文玩品种
五、其他特殊名称
药葫芦:中医用葫芦入药,具有利尿、消肿等功效
范模长型葫芦:特指人工培育的规整形状葫芦
以上名称反映了葫芦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既有植物学分类,也包含文化意象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