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拥有丰富的别称和象征意义。以下是其主要别称及相关信息整理:
一、常见别称
仓庚 《诗经》中“仓庚于飞,熠燿其羽”描绘其羽毛艳丽的特征。
黄莺
最为广泛使用的别称,直接体现了其鲜黄色羽毛的特征。
黄鸟
简洁明快的称呼,常见于诗词中。
金衣公子
形容其羽毛如金色衣袍,富有诗意。
黄鹂(学名Oriolus)
科学名称,黄鹂科下最具代表性的物种。
二、其他雅称与文化内涵
莺歌/莺语: 因清亮婉转的鸣声得名,象征美好声音。 黄簧
告春鸟:春季迁徙的象征,预示万物复苏。
三、文化象征与寓意
情感表达
常与喜悦、轻快情绪关联,如杜甫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展现春日愉悦。
自然意象
作为春日典型鸟类,代表生机与活力,常被用于描绘明媚春光。
吉祥寓意
入画或纹样中象征和谐情谊,传递美好祝愿。
综上,黄鹂的别称丰富多样,既包含对其外观特征的形象描述,又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