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关于“宝贝”的命名体系较为复杂,涉及不同分类和语境,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人身七宝(修炼体系)
根据《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记载,道教认为人身包含七宝:
精 (水银):生命之根,源于先天与后天之精血
(黄金):滋养身体之源
炁(美玉):代表品德与灵性
髓(水晶):蕴含智慧与能量
脑(灵砂):主意识与智慧
肾(砗磲):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心(珊瑚):代表慈悲与觉悟
另有《传授三洞经戒法策略说》将七宝改为:
黄金
珊瑚
琥珀
砗磲
玛瑙
真珠
碧玉
二、道教法宝(神话体系)
三宝: 元始天尊(道宝)、灵宝天尊(经宝)、道德天尊(师宝) 鱼鼓、宝剑、花篮、笊篱、葫芦、扇子、阴阳板、横笛 如斩仙飞刀(不周山断壁)、落魂钟(广成子法宝)、阴阳镜(赤精子法宝)等 三、宗教器物与象征 常见12、24、28颗,分别对应十二雷门、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等 18-108颗,象征生命领悟、自我显现、智慧平衡等 四、经典文献中的“宝” 《道藏》等经典记载大量法宝与珍宝,如: 太上金仙法宝八仙法器:
其他神器:
念珠:
手串:
天文概念:36颗代表天罡数、81颗代表九九纯阳等
总结
道教“宝贝”名称因分类不同差异较大,既有对人身内在元素的抽象定义(七宝),也有对神话器物、宗教符号的具体描述(法宝、念珠)。不同文献和流派的解释也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