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座拥有4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名字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早在商代末年,周国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为避让君位,迁徙至江南地区,并创造了“吴”字,这便是苏州名称的起源之一。而在夏代,谋臣胥因功高震主,被舜王封为大臣,并赐予江东地区,此地因此得名“姑胥”。随着时间的推移,“姑胥”逐渐演变为“姑苏”。
春秋时期,吴国在寿梦王的领导下崛起,苏州成为其都城,被称为“阖闾大城”。战国时代,苏州历经多次政权更迭,先后属于越国、楚国,并在秦朝时期设立吴县。到了汉代,吴郡成立,苏州成为其治所。三国时期,苏州成为孙权吴国的领土。南朝时期,苏州先后属于梁朝、陈朝。
隋朝时,隋文帝杨坚在灭掉南陈后,以城西的姑苏山为名,设立了苏州。这是苏州这一名称首次出现。随后,在唐朝和元朝时期,苏州的行政名称又经历了多次变更,如吴郡、吴州、平江路等。明朝时期,苏州成为苏州府,一直沿用至今。
苏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见证了中国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变迁,也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意赞颂。从“吴”到“苏”,再到“姑苏”、“平江”,每一次名称的更迭都映射出苏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