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其名称和别称丰富多样,既有古称,也有现代常用名,且不同河段有专属名称。以下是综合整理:
一、古称与早期名称
江:
在春秋时代已作为长江的专用名出现,如《尚书·禹贡》中提到“江汉朝宗于海”。
大江:
汉代以后开始使用,六朝后逐渐固定为“长江”。
二、现代常用别称
扬子江:
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长江下游河段专用名,因古扬子津渡口得名。
天堑:
形容长江天然险阻的地理特征,如“天然壕沟,言其险要可以隔断交通”。
九派母亲河:
泛指长江流域,强调其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地位。
三、按地理分段名称
上游 - 通天河(当曲口至玉树巴塘河口,813公里)
- 金沙江(巴塘河口至宜宾岷江口,2308公里)
- 川江(宜宾至宜昌,1033公里)
中游
- 荆江(枝城至岳阳城陵矶,337公里)
- 洞庭湖平原与长江交汇处
下游
- 扬子江(镇江以下)
四、其他特殊名称
浔阳江: 江西九江附近,因九江古称浔阳得名 楚江
横江:安徽省和县周边
五、国际通用名称
Yangtze River:英文翻译名称,与中文名完全对应
总结
长江的名称演变反映了其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从古汉语的“江”到现代的“扬子江”,再到各段专属名称,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地理的认知过程。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河段特征,可参考上述分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