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在佛教经典和民间信仰中有多个名字和称谓,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梵文原音译名称
Avalokiteśvara (梵文名)光世音
(梵文音译)
观自在(新译名称,源自梵文"萨埵萨埵")
二、中文译名与别称
观世音菩萨(最常用名称,因避唐太宗讳简化为"观音")
南海大士(因居南海普陀山得名)
慈航大士(象征救苦救难)
千手千眼(体现慈悲与法力)
正法明王如来(过去佛的圣号,见于《大悲心陀罗尼经》)
遍出一切光明功德王佛(未来佛名号,出自《悲华经》)
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另一未来佛称谓)
三、其他特殊名称
青颈观自在菩萨(源自印度教湿婆神青颈的化身传说)
杨柳观音、龙头观音等(32种观音形象中的具体称谓)
四、名称含义补充
观世音: 梵文"观世悟声悟情",意为"观照世间音声,救度众生" 观自在
总结
观音菩萨的名称体系庞大,既有梵文原音译,也有中译别称,且不同名称蕴含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日常修行中,"观世音菩萨"是最为普遍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