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是一座拥有3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其名称经历了多次变更。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名称及其历史沿革:
延陵:
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这是常州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名称。
毗陵: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称毗陵。
毗坛:
三国时吴大帝嘉禾三年(234年)实行屯田,辖毗陵、武进(今丹徒)、云阳(今丹阳)3县农事。
晋陵:
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因避东海王世子毗名讳,改称晋陵郡。
长春: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常州路为长春府。
尝州: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晋陵郡,置常州,辖晋陵、无锡、义兴、江阴4县。
武进:
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分置武进县,隶属于毗陵郡。
兰陵:
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侨置兰陵郡。
常州: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晋陵郡,置常州。
常州路: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置常州路。
长春府: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常州路为长春府。
常州府:
明永乐七年(1409年),改长春府为常州府。
此外,常州在历史上还被称为“三吴重镇”。
综上所述,常州在历史上至少有过20个不同的名称。这些名称的变迁反映了常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