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临界发泡技术
ZoomX 由耐克开发,基于Pebax基材的超临界发泡材料,能量回弹性能达85%,比阿迪的Boost更优。
应用场景:公路、跑道,适合马拉松、长距离跑者。
Fresh Foam
主要品牌如New Balance的Vongo系列,强调缓震性与适应性,适合5-10公里短途跑。
二、反应型中底技术
React X
Nike在2017年推出的轻量化中底,回弹性能优于Lunarlon,但重量更轻(约130g)。
搭载于Epic React Flyknit系列跑鞋,软弹脚感显著。
Alphafly NEXT% 2
厚底竞速跑鞋,搭载ZoomX泡沫中底和双Air Zoom气垫,前掌添加YKNIT材料提升透气性。
三、缓震胶与颗粒技术
GEL-NIMBUS
亚瑟士Nimbus系列的中底,采用3D空间结构设计,兼顾轻量与稳定性。
Boost
阿迪的经典科技,颗粒弹性泡沫提供软弹缓震,但部分用户反馈偏软。
四、其他创新技术
DNA缓震技术
布鲁克斯独创,非牛顿流体材料实现慢跑软、快跑硬的动态调节。
云跑轻量跑鞋
R2品牌,采用超轻超薄材料与无缝热熔工艺,提升透气性。
五、代表性跑鞋型号
Nike Vomero 18: 双层缓震组合,适合长距离跑。 New Balance Fresh Foam 1080 V11
Alphafly NEXT% 2:马拉松竞速鞋,42.5g轻量设计。
总结
不同品牌通过材料创新(如超临界发泡、反应型中底)和结构优化(如分层设计、碳板增强),满足跑者对缓震、轻量、支撑的多维度需求。选择时可根据跑步场景(公路/马拉松/越野)和个人脚感偏好进行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