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犀角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传说名称,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神话传说中的名称
通天犀 《抱朴子》记载,通天犀角中心有孔,能“出气通天”,故得名。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曾用“灵犀”比喻犀角。传说其角可入水分水、驱邪避灾,甚至制成冠簪等器物。
避火犀/避水犀
《抱朴子》提到犀角具有神奇功效,如“避火犀”可抵御火灾,“避水犀”能使海水分开、雾气消散。
灵犀
源自李商隐诗句,原指犀角中心白纹如灵犀相通,后比喻心灵契合。唐代诗人杜甫的《覆舟二首》也延续了这一意象。
二、其他文化中的称谓
骇鸡犀
《抱朴子》记载,通天犀角又名“骇鸡犀”,因南方人以盛米喂鸡时,角能驱赶鸟雀得名。
堕罗犀
传说巨大犀角可作腰带饰物或酒杯,斑点分布均匀,是犀角中的珍品。
三、其他相关名称
明犀(夜明犀):夜间会发光的犀角,兼具神秘色彩与实用价值。
独角犀:
仅有一角的犀牛,常被用来象征独特与尊贵。
总结
犀角在神话传说中多与祥瑞、灵性相关,如“通天犀”象征沟通天地,“避火犀”体现神奇功效。这些名称既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想象,也寄托了文化价值观。需注意,犀角制品交易被国际公约禁止,相关传说更多承载文化意义而非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