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作战术语
1. 前线:指作战的最前沿区域
2. 步兵:陆地作战的基本兵种
3. 火力支援:包括炮火、空中支援等
4. 侦察兵:负责战场情报收集
5. 工兵:执行工程、维修等任务
6. 坦克:重型装甲战斗车辆
7. 军舰:水上作战平台
8. 军旗:部队标志
9. 军功章:表彰军事功绩的勋章
10. 军营:部队驻扎地
二、武器装备术语
11. 步枪:轻武器
12. 火箭炮:远程火力支援武器
13. 高射炮:防空武器
14. 空对空导弹(AAM):打击空中目标的武器
15. 空中加油(AAR):延长作战半径的技术
16. 先进两栖突击车(AAAV):两栖作战专用车辆
17. 战斧对地攻击导弹(JDAM):精确打击地面目标
18. 红外搜索跟踪(IRBM):战场目标定位技术
19. 中程弹道导弹(IRBM):射程介于近程与远程之间的导弹
20. 反斜面:军事地形学概念,背向敌方的地形
三、战术与行动术语
21. 迂回作战:通过绕行、包抄等手段实施攻击
22. 射程:武器有效打击距离(分为可控与不可控)
23. 时钟方位:以12点为基准的方位划分
24. 协同动作:各兵种间的配合行动
25. 战术协同:具体战斗场景下的配合
26. 战役协同:多军兵种在战役层面的配合
27. 战略协同:涉及整体战役方向的配合
四、编制与组织术语
28. 旅:军衔单位(如步兵旅、炮兵旅)
29. 团长:团级单位指挥官
30. 师长:师级单位指挥官
31. 军队:武装力量的组织形式
32. 舰队:水上军事力量的编制
33. 旗舰:军舰上的指挥舰
五、其他专业术语
34. 弹药:武器弹药的总称
35. 军需:军事后勤保障
36. 指挥官:部队指挥人员
37. 战术手表:用于战场时间定位的装置
注:部分术语存在多义性,如“反斜面”既指地形特征,也可指特定战术动作;“协同动作”涵盖战术、战役、战略三个层面。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