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作为春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其名字在历史记载和后世文化中有多重称谓,主要如下:
一、基本信息
本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鹿邑)人。
字与号
字:聃(因传说耳朵大如鹤羽得名)。
号:伯阳(或谥伯阳),另有“老马”“太上老君”等尊称。
二、其他称谓与来源
历史记载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最早记载其姓名的文献,明确记载“老子者,李耳,字聃,号伯阳”。
文化衍生
笔名与化名: 《道德经》开篇称“道冲,或用之而不盈”,暗含其字“聃”的含义。 神话传说
后世尊称:道教尊其为“太上老君”,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三、相关人物与作品
弟子:尹喜(文始派祖师)、王重阳(全真教创始人)、张道陵(正一派祖师)。
作品:《道德经》是道家经典,包含“道可道,非常道”等名句。
四、历史争议
出生地:存在陈国苦县和楚国苦县两种说法,但《史记》记载以陈国为准。
年龄与逝世:生卒年不详,但推测在公元前570年-公元前470年之间。
综上,老子的名字体系以“李耳”为核心,字“聃”和号“伯阳”为常用称谓,其思想与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