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蝙蝠的名称丰富多样,既有科学分类名称,也包含地方性俗称和传统文化中的雅称。以下是综合整理的结果:
一、科学分类名称
中国现有蝙蝠约140种,主要分为菊头蝠科、蹄蝠科、果蝠科等。例如:
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
大菊头蝠(Rhinolophus luctus)
无尾蹄蝠(Coelops frithii)
印度假吸血蝠(Megaderma lyra)
犬蝠(Cynopterus)
二、地方性俗称
不同地区对蝙蝠有独特称呼,多与蝙蝠的习性或形态特征相关:
北方地区:
河北称“圆屁虎”,江西称“盐(燕)老鼠”
南方地区:
广东有“檐蝙蝠”(又称“燕么虎”“夜游”)、湖南称“岩老鼠”
其他地区:
广西岑溪称“痞鼠”,潮汕地区称“piang hok”
三、传统文化中的雅称
蝙蝠在传统文化中多与吉祥寓意结合:
张果老:八仙之一,因倒挂形象得名
仙鼠:古代文献《山海经》中“状如鼠而鸟翼”的记载
福象征:因“蝠”与“福”谐音,古代象征福运降临
四、其他特殊名称
偷盐老水:北方农村因蝙蝠常在瓦檐下栖息得名
蜜婆:部分地区将蝙蝠误认为大蛾子
客:潮汕话中对蝙蝠的称呼
总结
中国蝙蝠的名称体系反映了地域文化差异和人们对动物的拟人化认知。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物种,可结合形态特征或分布区域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