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销策略类
《三傻大闹宝莱坞》 印度经典电影被译为《三傻大闹宝莱坞》,片名改动导致口碑与票房双失,但豆瓣评分高达9.1,远超同期烂片。
《摔跤吧!爸爸》
正名《爸爸拍的那些肮脏电影》的影片,凭借真实感人的故事成为印度票房神话,豆瓣9.2分。
《别拯救我们于邪恶》
反差片名暗含反差营销,讲述父权制社会问题,豆瓣7.2分。
《别着急,我们会想出片名的》
以未命名为卖点的独立电影,豆瓣6.8分。
二、片名与内容不符类
《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
实际为父权制批判片,豆瓣7.1分。
《闻香识女人》
名称暗示浪漫故事,实为警匪片,豆瓣9.0分。
《爷爷人很好,但是……他不会告诉人家钱藏在哪里去》
以悬疑片名吸引观众,豆瓣7.2分。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教授如何变身的荒诞影片,豆瓣8.6分。
三、类型混淆类
《丑人该死》
改名《丑人该死》引发争议,豆瓣7.2分。
《日本沉没》
灾难片被冠以悬疑片名,豆瓣6.8分。
《上瘾》
被指物化女性,豆瓣8.1分。
《玩火险恶局》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豆瓣7.8分。
四、其他争议片名
《我要吃掉你的胰脏》: 未明确类型,豆瓣未收录。 《XX总动员》系列
注:部分影片因片名引发争议,但整体质量仍受观众认可。建议结合口碑与内容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