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法器种类繁多,根据功能可分为礼敬类、赞颂类、供养类、持验类、护法类和劝导类六大类,具体名称及用途如下:
一、礼敬类法器
袈裟 僧侣日常法衣,象征清净身份,颜色多为红色或黄色,材质包括棉麻、丝绸等。
哈达
白色丝巾,用于敬献神佛、长辈,代表纯洁与吉祥。
项珠
藏传佛教法衣配饰,与袈裟配套使用,体现修行境界。
二、赞颂类法器
钟
用于法会或诵经开场、收尾,声音可净化人心。
鼓
包括大鼓、腰鼓、羯鼓等,常与法铃配合使用,节奏感强。
海螺
作为法器时呈喇叭形,与金刚杵等配合使用,象征智慧。
三、供养类法器
法铃
喇叭口造型,铃舌内藏铃舌,与金刚杵配合使用,代表般若智慧。
金刚杵
古印度兵器转化而来,象征无坚不摧的智慧,常与法铃合用。
转经筒
用于祈愿和修行,筒身刻有经文,转动时象征法力的流通。
四、持验类法器
念珠
由主珠、卡子、计数器组成,用于念经记数,材质多为铜或银。
经书扣
用皮绳固定经书,佩戴于身侧,兼具护身与辟邪功能。
五、护法类法器
金刚橛
插于坛城四隅,形成结界,驱邪护法。
人头骨鼓(鼗鼓)
用头颅骨制成,表面装饰宝石,摇摆时发出声响,驱邪避灾。
六、劝导类法器
嘎巴拉鼓
双身佛坐骑,鼓身装饰人头骨和象牙,演奏时与金刚铃配合,警醒有情。
酥油灯
用于法会或修行,灯光象征智慧与觉悟。
其他特殊法器
九宫八卦牌: 代表梵、藏、汉文化交流,外圈十二生肖,中圈八卦,内圈九宫。 法鼓
转经筒:藏传佛教重要法器,象征法力的循环。
这些法器在宗教仪式、日常生活及文化传承中均扮演重要角色,承载着深厚的宗教内涵与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