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配件的名字和特点如下:
一、常见名称
佛郎 中国隋唐时期对珐琅的称呼,源自古西域地名拂菻的音译。
法蓝
与“佛郎”同义,是珐琅的另一种常见译名。
景泰蓝
因清代景泰年间(1450-1456)的珐琅器制作达到巅峰而得名,特指铜胎珐琅器。
二、按工艺分类的名称
珐琅器根据制作工艺可分为以下几类:
掐丝珐琅
以铜胎为底,掐制细线勾勒纹饰后烧制,是珐琅器最著名的品种。
内填珐琅(嵌胎珐琅)
在陶瓷胎体内部填充珐琅材料烧制,兼具陶瓷与珐琅的结合特点。
画珐琅
以金属胎体为底,绘制珐琅图案后烧制,纹饰多样。
透明珐琅
透明胎体上绘制珐琅图案,兼具装饰与通透感。
三、其他相关名称
珐琅玉镯: 以珐琅材质仿玉镯造型的饰品。 珐琅彩瓷
四、历史演变
珐琅工艺起源于隋唐,成熟于明代景泰年间,清代景德镇成为主要生产地。不同历史时期的珐琅器在材质、纹饰和工艺上各有特色,如清代宫廷收藏的掐丝珐琅器以精细工艺和吉祥纹饰著称。
以上名称和分类综合了历史、工艺和材质等多方面特征,涵盖珐琅配件的主要类型和命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