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器的名称和分类可综合如下:
一、按材质与工艺分类
红陶 以红色陶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器物表面常带有红褐色纹饰,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陶器类型。
彩陶
在陶器表面绘制几何图案或动植物纹样,如仰韶文化彩陶的鱼纹、马家窑文化人面纹等。
黑陶
采用黑陶土烧制,器物表面漆黑发亮,如河南仰韶文化的黑陶,以器形规整著称。
灰陶、白陶、硬陶、釉陶
灰陶:灰白色陶土烧制,器壁较厚实;
白陶:以瓷土为原料,胎质细腻洁白;
硬陶:胎体较硬,多用于制作炊器;
釉陶:表面施釉,可呈现青、绿等色彩。
二、按历史时期分类
新石器时代陶器
包括红陶、彩陶、黑陶等,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等典型代表。
商周时期
出现原始瓷的雏形,如二里头文化的陶器,但尚未形成成熟瓷器。
秦汉时期
陶器继续发展,出现灰陶、陶俑等实用与艺术结合的器物。
三国至南北朝
陶器工艺进一步成熟,出现青瓷的早期形态。
隋唐至五代
青瓷、白瓷成为主流,越窑、邢窑、邢三彩等窑系兴起。
宋元明清
宋代: 官窑、汝窑、定窑、钧窑等名窑代表青瓷巅峰; 元代
明代:斗彩瓷、粉彩瓷、五彩瓷等品种涌现;
清代:珐琅瓷达到艺术巅峰。
三、其他重要类别
炊器:如陶罐、陶壶,用于烹饪;
酒器:如酒尊、酒爵,兼具实用与礼制功能;
明器:专为陪葬制作的陶俑、陶棺。
四、地域特色陶器
宜兴紫砂陶(江苏):清代兴起,以紫砂材质和工艺闻名,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建水紫陶(云南):清代发展,以彩绘装饰和工艺复杂性著称。
以上分类综合了材质、工艺、历史时期及地域特色,涵盖了中国古代陶器的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