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理论家,其著作涵盖书法、绘画、金石学等领域,代表作及理论成果如下:
一、书法代表作
《蜀素帖》 与《苕溪诗帖》并称“米书双璧”,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该帖以行书为主,笔力遒劲,结构奇险,被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属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苕溪诗帖》
结构精巧,气韵潇洒,反映米芾中年书法风格,与《蜀素帖》齐名,对后世影响深远。
《多景楼诗》
书写于米芾任杭州知州期间,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帖以行草书见长,展现了米芾对笔法的灵活运用。
《虹县诗》
与《多景楼诗》同为米芾的代表作,现藏于东京国立艺术馆。该帖以行书为主,笔法奔放,气韵生动。
《研山铭》
纂刻于河南嵩山,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铭文以行书书写,内容为米芾游历嵩山时的感怀,兼具文学性与书法艺术。
《拜中岳命作》
纂本行书,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是米芾为泰山神庙所书,气势恢宏,体现了其书法的雄浑风格。
二、理论著作
《书史》
米芾撰写的书法史著作,系统评价前代书法家,提出“信笔涂鸦”等著名论断。
《海岳名言》
对前唐书法家进行评价,如称柳公权“丑书恶札之祖”,主张“信笔涂鸦”是书法的自然境界。
《宝章待访录》
记载米芾与友人的书信往来,展现其书法创作理念。
三、其他相关作品
尺牍小品: 如《值雨帖》《复官帖》《陈揽帖》等,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等机构,以行草书见长。 绘画与金石
米芾的书法以“八面出锋”“天真烂漫”著称,其理论主张对宋代及后世书法发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