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杯子的名称丰富多样,不同器型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常见的古代杯子名称及特点:
一、按材质分类
陶杯 以陶土烧制,如汉代的彩陶小杯,出土于湖北省鄂州市,高3.3厘米,底径2.2厘米,以红、黑、白为主色,釉面平润。
瓷杯
陶瓷材质,如宋代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粉彩等装饰闻名。
骨杯
用动物骨骼制成,轻便且透光,多见于随葬坑文物。
漆杯
表面涂漆装饰,如战国时期的漆器,工艺精湛。
二、按功能与形制分类
饮酒专用
- 觥: 兽头形酒器,如《诗经》中提到的“兕觥”。 - 尊
- 斗:带柄的盛酒器,又称“羹斗”,用于宴饮。
- 觞:椭圆浅腹酒器,两侧有半月形双耳,颜延之《陶徵士诔》中有记载。
其他用途 - 盉:
古代酒器,形状像小壶,用于盛酒或水。
- 杯杓:带把的酒杯,兼具饮用与取酒功能。
三、典型器物举例
李白《前有一樽酒行》:金樽渌酒生微波,描绘唐代酒杯的华贵。
欧阳修《醉翁亭记》:众宾欢饮交错,体现宋代酒器在宴饮中的地位。
四、文化内涵补充
觥筹:酒杯与酒筹配套使用,酒筹用于计算饮酒数量。
白:特制酒杯,古时用于罚酒。
以上名称和器型反映了古代酒文化的多样性与礼制性,既有实用功能,也承载着审美与精神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