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根据生长季节和品种的不同,有多个名称和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一、按生长季节分类
春笋 春季(2-6月)采挖的竹笋,笋体肥大、洁白鲜嫩,是竹笋中营养最丰富的品种,被誉为“菜王”或“山八珍”,适合炒、炖、煮等多种烹饪方式。
冬笋
冬季未出土的毛竹笋,笋衣薄而光滑,口感清脆爽口,适合蒸煮或凉拌。
鞭笋
夏秋季节生长的竹鞭梢,细长如鞭,味道鲜美但产量较少。
二、按品种分类
毛竹笋
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春笋期(3-5月)采挖,笋壳底色淡黄,笋体表面密生棕色小刺毛,单重1-1.5公斤。
尖头青笋
产自浙江杭州,竹秆高3.5-5.5米,笋长33-40厘米,单重0.2-0.35公斤,肉质厚实。
早竹笋
竹秆高3米多,笋长15-20厘米,单重约0.1公斤,有紫头红和芦头青两个变种。
甜竹笋
竹秆高4-7米,笋期4-8月,笋体鲜嫩多汁,产浙江、湖南等地。
红哺鸡笋
竹秆高5-5.3米,笋长33厘米,单重0.25-0.3公斤,基部粗3-5厘米。
麻竹笋
笋体细嫩,笋壳淡棕色,适合炒食,是春笋中常见品种。
三、其他常见名称
苦竹笋: 叶片带苦味,竹秆较细。 雷竹笋
方竹笋:笋形方正,易储存。
甜龙竹笋:笋体粗大,甜度高,产海南。
四、需注意区分的名称
莴笋:虽属笋类,但实际是莴苣的嫩芽,与竹笋不同。
豆笋:豆类作物的嫩芽(如绿豆笋),与竹笋无关。
以上分类综合了季节、品种及食用特点,涵盖了中国主要竹笋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