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的别称和名称解析,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核心名称
《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其正式名称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
二、其他称谓
《春秋左氏传》 《左传》是《春秋》的权威注解书,原名《左氏春秋》,汉代以后多称《左传》。它详细记述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前468年的历史,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春秋公羊传》
由公羊高传撰写的注解书,侧重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是“春秋三传”之一。
《春秋谷梁传》
谷梁师徒为《春秋》作的注解,侧重礼制与伦理的阐释,同样属于“春秋三传”。
《春秋传》
宋代胡安国所著,对《春秋》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影响深远,成为明清士子必读之书。
三、名称由来
《春秋》作为鲁国史书,其名称可能源于“春秋”二字的象征意义:
“春秋”: 既指鲁国历史的时间跨度(前722—前481年),也暗含“纪万事之名”的史书性质; 与其他史书对比
四、历史地位
《春秋》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开创了“微言大义”的史书叙事传统,对后世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春秋》的核心名称即《春秋经》,而《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其重要注解作品,共同构成“春秋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