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是恐龙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物种,其名称在不同语境和研究中存在多种表述,具体如下:
一、常见别称
暴龙 这是霸王龙最广为人知的别称,由美国古生物学家奥斯朋(Oswald St. John)于1905年首次提出。
雷克斯暴龙
源自其化石发现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山丘被命名为“雷克斯山”(Rex's Hill),因此得名。
霸王龙
直接采用其学名“Tyrannosaurus rex”的简称,强调其“霸王”地位。
二、其他相关名称
特暴龙(Tyrannosaurus rex): 早期研究中的称呼。 萨斯克霸王龙(Saskatchewan Tyrannosaurus)
澳大利亚霸王龙:指具有迁徙习性的个体。
恶暴龙(Maltese Tyrannosaurus):头部特征类似异特龙的个体。
三、分类学中的地位
霸王龙属于兽脚亚目暴龙科,生存于约6800万至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恐龙之一。其化石主要发现于美国和加拿大,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陆地掠食动物。
四、体型特征补充
成年霸王龙平均体长12-13米,体重8-14吨,站立高度约4米,牙齿和咬合力极强,被誉为“恐龙之王”。
综上,霸王龙的主要名字包括暴龙、霸王龙、雷克斯暴龙等,同时学术研究中还涉及多个衍生名称和分类学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