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菊科类
蒲公英
别称:婆婆丁、黄花地丁、华花郎,适应性强,可食用叶、根,具有美容养颜功效。
鱼腥草
别称:折耳根,根茎和嫩叶可食用,有清热解毒作用,南方常见。
二、十字花科
荠菜
可作蔬菜或药膳,与鸡蛋、豆腐等搭配佳,福建等地有特色吃法。
蕨菜
被称“山菜之王”,嫩叶可凉拌或炒食,福建人常做酒糟蕨菜。
三、马齿苋
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功效,适合凉拌、炒食或做汤。
四、香椿
树上生长的蔬菜,叶片红亮,可炒鸡蛋、拌豆腐,富含维生素C和钙。
五、刺老包(树头菜)
外形似香椿,味道苦甜,需注意防刺,可炒或凉拌。
六、棕包米(棕榈花苞)
独特香气,兼具糯米软糯与棕榈清香,可炒食或炖汤。
七、鼠曲草(清明草)
清明节前后鲜嫩,福建人用来做青团或蒸馒头,口感软糯。
八、马兰头
早春常见,遍布田野,可炒食或凉拌,营养丰富。
补充说明
不同地区对野菜的称呼存在差异,例如:
荠菜在北方部分地区被称为“江米粽”或“秃噜不顶”;
马齿苋在北方多称为“马齿苋菜”。
若需进一步了解某种野菜的食用方法或药用价值,可参考权威资料或咨询当地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