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时期
姬旦(周公旦) 西周政治家,名旦,因采邑在周,称“周公”。名字与“鸡蛋”谐音,成为文化符号。
姬黑臀(晋成公)
因出生时臀部有黑色胎记得名,反映先秦以生理特征命名的习俗。
郑庄公姬寤生
因母亲难产时脚先出生得名“寤生”,“足”字用法成谜。
吴王夫差
可能因古越语发音“夫差”意为“男子汉”,后演变为音译名称。
二、战国至秦汉
嬴荡(秦武王)
举鼎死球(鼻孔流血而死)的悲剧性名字,成为历史笑柄。
卫姬
卫国国君的统一称呼,实际为卫氏姬姓成员,体现宗法制度。
王操之(王羲之之子)
王羲之七个儿子均以“王”为姓,中间换字,如王献之、王羲之等。
三、三国至南北朝
郝萌
吕布部下将领,因背叛被杀,名字与“好萌”谐音,反差鲜明。
张狗儿/张猪儿
南齐名将张辽(字子龙)的弟弟,因性格凶狠得名。
四、唐宋元明清
魏丑夫(秦宣太后男宠)
被赐名“丑夫”,但以相貌著称,甚至被要求殉葬。
皮日休
晚唐诗人,名字普通却因直言敢谏闻名。
刘濞(西汉宗室)
“七国之乱”发起人,名字谐音“流氓”,含贬义。
五、其他特殊案例
孔子的学生宰我: 因上课打瞌睡得名“朽木不可雕”,成为典故。 王保保
总结
这些名字的奇特性源于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或个人特征。先秦时期多与礼制、哲学相关,战国至后世则更多反映社会风貌和个人性格。部分名字虽今人看来荒诞,但仍是历史研究的趣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