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古代旧称主要包括以下名称,这些名称在不同时期被使用过:
一、核心古称
东瓯 温州最著名的古称,自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设立永嘉郡时开始使用,至南宋、元代一直被文人雅称,如王十朋、王振鹏、孙诒让等历史人物均以此称家乡。
永嘉
西晋永嘉年间(307-311年)因八王之乱引发北方士民南渡而得名,伴随东晋政权近1900年,孕育了“永嘉学派”等文化瑰宝。
二、其他相关名称
瓯越: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温州地区属越国疆域,商代称“沤”,后演变为“瓯越”。 鹿城
斗城:因地形险峻,东晋郭璞筑城时以“城饶山外,当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于山,则寇不入斗”命名。
白鹿城:与鹿城同源,传说白鹿衔花预示祥瑞,成为温州文化符号。
三、历史演变
温州古称的演变与行政区划调整密切相关:
早期称呼:
新石器时代为“瓯”,战国属越国时称“东瓯”。
行政区划调整
西晋置永嘉郡,因气候得名“永嘉”;
唐朝设温州州,延续至现代。
文化符号
东瓯、永嘉成为温州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历代文人以此命名故居、书院。
四、补充说明
温州历史上的其他名称如“东瓯国”(三国时期东晋政权设置)、“瓯地”(更泛指地域)等,但因使用范围或时间较短,未成为主流古称。
综上,温州古代旧称以“东瓯”为核心,伴随历史发展衍生出永嘉、鹿城、斗城、白鹿城等名称,共同构成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