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佛教遗址涉及多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主要分布在浙江丽水市和广东省佛山市,以下是主要名称及背景:
一、浙江丽水市仁寿寺
历史沿革
- 原称 大安寺,建于唐中和年间(881-885年),宋乾德三年(965年)改名 佛日报恩寺,后改为 仁寿寺。 - 多次毁坏后,清嘉庆八年(1803年)重建,1980年再次修葺,现存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式木构建筑,属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价值
- 历代高僧辈出,如太虚大法师、虚云大和尚等曾在此讲经说法。 - 现为丽水市佛教协会所在地,承担日常宗教活动。
二、广东省佛山市仁寿寺
历史沿革
- 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与佛山其他四大丛林(塔坡寺、德寿寺、三元寺)并称。 - 咸丰元年(1851年)重建,1935年由李佩弦等捐资增建七层如意宝塔,1938年虚云大和尚主持开光仪式,达到历史巅峰。
建筑特色
- 如意宝塔为七层八角汉式结构,镶藏文碑匾,塔内供奉红绿度母佛像(石湾冠华窑制作)。 - 历史上曾多次修缮,现存建筑群包括主大殿、偏殿、客堂等99间,以及花园等附属建筑。
三、其他相关遗址
陈家碥和尚塔(眉山市):明代石塔,仿木结构,四重檐攒尖顶,通高8.55米,与仁寿寺无直接关联,但同属仁寿县。- 通天宫桥(佛山市富石村):仿古廊桥,传说与仁寿大圣文化相关,但属于民间传说遗址,非佛教寺院。
以上名称反映了不同地区仁寿佛教遗址的历史演变,既有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名称变化,也包含地理位置相近但独立发展的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