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
来源:淡竹的叶子。
性味:味甘、辛、淡,性寒。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应用:用于热病烦渴,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等。
竹叶心 (竹叶卷心):
来源:单竹类卷而未放的幼叶。
功效:清心除烦。
应用:食用其白嫩部分可治轻度腹泻。
竹沥
来源:将竹茎切段,火烤,收集两端流出的汁液。
性味:味甘、大寒、无毒。
功效:清肺降火,滑痰利窍。
应用:用于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热病痰多,壮热烦渴等。
竹茹
来源: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刮去绿色外皮后刨取的中间层。
性味:味甘,性微寒。
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
应用:用于痰热咳嗽,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
天竺黄
来源: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
性味:味甘,性寒。
功效:清热豁痰,凉心定惊。
应用: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等。
淡竹叶
来源: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性味:味甘、淡,性寒。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应用:用于牙龈肿痛、口腔炎等,民间多用其茎叶制作夏日消暑的凉茶饮用。
竹黄
来源:竹竿内的分泌物。
功效:未详细说明,但通常用于清热化痰。
玉竹
来源:未详细说明,但通常用于养阴润燥。
这些竹类植物及其部分在中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等多种功效。在使用这些药材时,建议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配方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