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在历史上曾有过多个名称,以下是一些较为常见和重要的名字:
吴:
这是苏州最早的名称,与“勾吴”有关,最早出现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吴国的原址在梅里,后迁至苏州。
会稽郡:
因“会稽山”而得名,初置于秦朝公元前222年,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皖南、上海、浙江北部等地,治所在吴国的旧都姑苏(今苏州)。
吴郡:
早在春秋时期,苏州就被吴国作为都城,东汉永建四年(129年)从会稽郡析置吴郡,郡治仍在吴县(今姑苏区)。
吴州:
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改称吴州,大宝元年(550年)复为郡,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年)又析扬州地置吴州,治吴县。
苏州:
因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灭南陈后设立,因境内有姑苏山而得名。
平江府: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已有“平江节度使”的称号,意味着“平定江南”。
姑苏:
苏州的别称,因吴王阖闾在山上建姑苏台而得名。
长洲:
唐朝时从吴县分出的长洲县,治所与吴县同城。
茂苑:
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所建,统会稽、丹阳(今南京)、豫章三郡五十三县。
吴都 、 吴门、 吴中、 吴县、 吴会、 东吴:
这些都是苏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别称或称呼。
这些名称反映了苏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