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号是佛教对觉悟者的尊称,不同经典和传统中存在多种表述。综合权威资料,主要佛号如下:
一、核心十大名号(如来十号)
如来 乘如实之道而来,成就正觉。包含法身、报身、应身三义,出自《金刚经》《转法轮论》等经典。
应供
万行圆成,福慧具足,应受人天供养。对应阿罗汉果位,是福田法号。
正遍知
无所不知,具一切智,能正遍了知法界。梵语称三藐三菩提,是菩萨到果位的称谓。
明行足
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三明及身口意行圆满。代表福慧双足,出自《地藏经》。
善逝、世间解
妙往菩提号:以智慧断惑,善往十方;世间解号:了知世间因果法则。
无上士
业惑净尽,无所断,对应阿耨多罗无上士。
调御丈夫
摄化众生,令依从修道,对应梵文“摄化从道号”。
天人师
三界师表,应机说法,出自《法华经》。
佛
半梵语名,具足正觉,简称“佛陀耶”,中国常用“三觉圆明号”。
世尊
对众生的尊称,意为“成就者”。
二、其他常见称谓
净月佛: 以清净如月喻指如来本性。 宝性如来
波头摩胜如来:象征莲花出污泥,代表佛法纯净。
三、补充说明
不同经典对名号的界定可能略有差异,但上述核心名号在佛教传承中具有普遍性。例如“如来”三义(法身、报身、应身)是《金刚经》的核心教义,“正遍知”与“等正觉”的区别体现了梵语与汉语的翻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