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
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辟场以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礿:
古代宗庙四时祭之首,称为春祭,古人认为四季调顺、五谷丰登要靠祖神的庇佑,故四时祭均在各季度的头月进行,把最时新的农产品拿出来荐献祖神。
禘:
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也是古代宗庙四时祭之一的夏祭。
禋:
野祭名,古人认为天神难以直接接纳祭祀物品,于是在野外架树枝干柴,置各种祭品于其上,然后点火焚烧,使烟气上达于天,供天神享用。
祠:
春祭,品物较少,多文词,因以别生死。
尝:
秋祭,先辞也,秋谷成者非一,黍先熟可得荐。
烝:
冬祭,因秋冬寒冷,故称为阴祭。
郊祭:
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明清时,皇帝亲诣的祭天典礼有“春正月天地合祀”、“春正月祈谷大祀”、“孟夏常雩大祀”、“仲夏大雩大祀”、“冬至祭天大祀”等。
这些祭祀名字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祖先和神灵的敬畏和祈求,通过不同的祭祀活动来表达感恩和祈求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