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朝的侯爵名称,需结合不同时期的制度特点进行说明:
一、唐太宗贞观年间的特殊封侯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推行九等爵制,其中“侯”为第二等,分五级:
开国县侯 (第一级):食邑一千户,从二品开国县伯
(第二级):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
开国县子(第三级):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
开国县男(第四级):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二、其他历史时期的侯爵名称
开国诸侯: 如唐高祖李渊封李世民为秦王,后追赠为太宗,属于开国诸侯范畴。 常見宗室封号:楚王(如楚王李元婴)、晋王(如晋王李旦) 功臣封号:卫国公李靖、郑国公魏徵、梁国公房玄龄等 三、特殊说明 侯爵与亲王的区别: 亲王为最高等级,通常为皇族成员(如亲王李元婴、晋王李旦);侯爵多为功臣或贵族(如开国县侯、国公)。 后期爵制演变宗室与功臣封侯
四、补充信息
侯爵的特权:除食邑外,还授予永业田,亲王10000亩、郡王5000亩等。
历史文献依据:主要参考《唐书》《旧唐书》等正史记载。
以上信息综合了唐初制度与历史案例,涵盖不同时期的侯爵名称与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