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典籍名字主要包括以下六部经典,后人合称《六经》:
《诗经》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尚书》
又称《书经》,是周王室的外史档案,记录了上古至周朝的重要文献。
《礼》
包含《周礼》《周官》等,是周朝宗法制度和礼仪规范的汇编。
《易》
即《周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经典,探讨自然规律与人文实践的统一,被誉为“大道之源”。
《乐》
隶属于周王室的乐经,由周公整理,汇集了夏、商两代音乐精华,是古代音乐理论的集大成者。
《春秋》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从隐公元年(前722年)至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又称《麟经》或《麟史》。
补充说明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言行录,虽与六经并称“六经”,但属于语录体文献,不属于孔子本人著作。
孔子对《易》《礼》《乐》进行了整理修订,《春秋》则是其根据鲁国史料编撰的史书,但关于六经的作者问题,学术界存在争议:一派认为六经均为孔子所作,另一派认为仅《春秋》是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