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名称演变与历史发展紧密相关。以下是其主要历史名称的梳理:
一、古称与早期名称
晋阳 太原最早称“晋阳”,春秋时期为晋国都城。晋阳得名于“晋水之阳”,是太原建城的起点。
龙城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均以晋阳为国都或陪都,因此得名“龙城”。
二、行政区划名称
并州
汉武帝设太原郡后,晋阳成为并州刺史辖区,后改为并州府,成为太原长期使用的别称。并州是古代九州之一,治所多次迁移,最终以太原为核心。
三、其他相关名称
北齐、唐朝、武周、后唐、后晋、后汉陪都
太原在北齐、唐朝等六个政权中担任陪都,均以“北都”或“龙兴之地”称谓。
阳曲县
宋朝毁晋阳城后,置平晋城,初称阳曲县,后改为太原府,直至明清时期。
四、地理特征别称
龙潜之地: 汉文帝称太原为“龙潜之地”。 东原底平
总结
太原的历史名称从“晋阳”到“并州”“龙城”,反映了其作为军事重镇和政权中心的地位。这些名称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历史事件的载体,共同勾勒出太原2500多年建城的辉煌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