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功臣牌匾的名称和类型,综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功臣表彰体系,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中国历史上的功臣牌匾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设立,供奉24位功臣画像,包括长孙无忌、李靖、李绩等历史名人。
麒麟阁十一功臣
西汉汉宣帝刘询为纪念功臣于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设立,表彰霍光、张安世等十一位中兴功臣。
云台二十八将
东汉明帝刘庄于永平三年(公元60年)命人绘制28位大将画像,分属“二十八将”体系。
功臣第牌匾
广东省高州市为96岁退役老兵黄业全修复了保存69年的“功臣第”牌匾,这是当地现存最早的功臣荣誉标识。
二、现代军事荣誉体系
一等功臣牌匾
用于表彰在军事任务中做出特别突出贡献的军人,例如:
重庆消防员杨定豪因特勤尖兵表现获此荣誉;
河南虞城刘洋因多次立功获“一等功之家”牌匾。
二等功臣牌匾
表彰战功显著但未达到一等功标准的军人,例如: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陈超群、陈俩仪等;
重庆消防员杨定豪同样获此荣誉。
三等功臣牌匾
用于奖励有功但贡献相对较小的军人。
三、其他特殊荣誉
战斗英雄/一、二等功臣之家: 如广东平江县政府为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吴石林颁发“战斗英雄”牌匾,并授予其家属“一、二等功臣之家”称号; 共和国十大忠诚卫士
四、牌匾的象征意义
功臣牌匾不仅是荣誉象征,还承载着对军人奉献精神的认可。例如:
物质层面:牌匾材质多为青铜或木质,工艺精湛,雕刻精细;
精神层面:被授予者通常会在全军范围内受到表彰,代表最高军事荣誉。
以上内容综合了不同时期的功臣表彰体系,既有历史典故,也有现代军事荣誉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