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inux可加载内核模块(LKM)的命名,综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常见命名规范与建议
遵循Linux命名惯例 通常以小写字母开头,后续单词首字母大写(如`hello.c`);
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如`-`、`_`),推荐使用连字符(如`lkm_example`)或下划线(如`lkm_module`)。
避免常见陷阱
不可命名为内核内置模块名(如`fs`、`net`等),否则会导致加载失败;
避免使用保留字或与系统命令冲突的名称(如`lsmod`、`rmmod`)。
扩展性建议
可在名称中包含功能描述,如`lkm_network`表示网络扩展模块;
对于复杂模块,使用前缀`lkm_`或`kmod_`以提高可读性。
二、实际应用中的命名示例
基础示例
```c
// hello.c
include include static int __init hello_init(void) { printk(KERN_INFO "Hello, LKM!\n"); return 0; } static void __exit hello_exit(void) { printk(KERN_INFO "Goodbye, LKM!\n"); } module_init(hello_init); module_exit(hello_exit); ``` 对应模块名为`hello.ko`(Linux内核模块默认后缀)。 功能导向示例 网络驱动模块:`lkm_network_driver.c` 声卡驱动模块:`lkm_sound_card.c` 文件系统扩展模块:`lkm_filesystem.c` 通过名称可快速识别模块功能。 三、注意事项 与用户空间程序区分: LKM是内核级模块,与用户空间程序(如`lsmod`、`rmmod`)有本质区别,需通过内核接口进行交互; 安全性考虑 综上,LKM的命名应遵循Linux内核的命名规范,结合功能描述进行命名,以确保模块的可维护性和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