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字体,其代表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经典碑刻类
《石鼓文》 先秦时期刻石文字,因外形似鼓得名,字体承西周金文,启秦小篆,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重要范本,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
《毛公鼎》
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现存最完整的青铜器铭文之一,书法形态自然逼真,立体感强,是研究西周金文的重要资料。
《散氏盘铭文》
西周晚期铭文,与毛公鼎、大盂鼎并称“晚清四大国宝”,以长篇铭文和遒劲书法著称,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虢季子白盘》
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书法风格与散氏盘相似,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盂鼎》
西周晚期铭文,记载重要历史事件,书法结构严谨,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献。
二、其他重要作品
《秦公簋》铭文: 西周早期青铜器铭文,书法风格古朴,与《石鼓文》并称“石鼓秦公簋”。 《峄山刻石》
《袁安碑》:汉代篆书代表,现存最早隶书之一,但属于小篆体系。
三、补充说明
大篆广义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等,狭义指籀文。上述作品主要涵盖金文范畴。若需更全面的了解,可结合《说文古籀补》等古文字学著作。
(注:部分作品如《睡虎地秦简》虽属秦代文物,但属于秦统一后的小篆体系,不包含在大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