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三国时期拥有众多杰出的谋士,其中最为著名的被后世总结为“五大谋士”,具体如下:
一、荀彧(字公达/文若)
核心地位 荀彧是曹操最早的重要谋士,被曹操比作“吾之子房(张良)”,在战略规划、政治稳定方面贡献突出。
主要功绩
主导迎汉献帝建都许县,奠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基础。
在官渡之战中,通过战术设计击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关键一步。
为曹操推荐郭嘉、戏志才等优秀谋士。
二、郭嘉(字奉孝)
战略才能
以“十胜十败”论分析战局,提出精准战略建议,如官渡之战的决胜方案。
历史评价
曹操称其“才策策略,世之奇士”,其智谋对曹魏早期发展影响深远。
三、贾诩(字文和)
独特风格
被称“毒士”,擅长离间计和心理战术,曾两次助张绣击败曹操。
关键贡献
劝说张绣归降,避免双方再战。
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平定关中立下汗马功劳。
四、荀攸(字公达/文若)
战术与战略
与荀彧并称“曹操双璧”,以灵活战术著称,如活捉吕布、斩杀颜良文丑。
历史地位
曹操称其为“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在统一北方过程中作用关键。
五、程昱(字仲德)
长期效力
曹操后期重要谋士,与荀彧留守后方,阻拦吕布、陈宫大军,保障兖州安全。
政治成就
曹操迁都许都后,程昱任尚书、东中郎将,为稳定后方贡献显著。
其他重要谋士
刘晔: 曹魏家族元老,参与部分战略规划,但影响力较弱。 司马懿
总结
荀彧、郭嘉、贾诩、荀攸、程昱因出道时间早、战略贡献大,被普遍视为曹操“五大谋士”。若以官职和影响力综合考量,荀彧常居首,郭嘉、贾诩、荀攸、程昱分列第二至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