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巫术的名称,综合不同文献记载和学术研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核心巫术体系
祝由术 作为古代巫术的核心体系,由黄帝所赐官职,通过符咒、禁禳结合中草药治疗疾病,强调“祝”(咒语)与“由”(病因)的对应关系。
厌魅术
通过偶像伤害法实施巫术,常见于《山海经》记载的灵山十巫中。巫师制作带有施术者信息的木偶(偶人),通过针刺或毁坏偶人来伤害目标,认为偶人受损则施术者或目标也会遭殃。
蛊术
涉及毒虫养殖与毒物投放,通过将蛊虫粪便投入井水或粮食中,利用毒性物质致人中毒。部分记载提到通过混合多种毒虫培育更强毒蛊虫,具有生物武器的特征。
二、其他分类方式
白巫术与黑巫术: 白巫术用于祈福(如求雨、驱邪),黑巫术用于诅咒或陷害。例如驱邪仪式、祈年祭属于白巫术;而《红楼梦》中马道婆的毒计则属于黑巫术。 地域性巫术 如巴渝地区的巫术,可能包含独特的偶像攻击术(桐木偶人)或驱邪仪式。 三、神话与文献记载 灵山十巫
巫蛊之术:汉代典型巫术,通过桐木偶人(巫蛊)实施针刺或毁坏,延续至明清时期。
总结
古代巫术名称因体系、地域和功能差异而多样,核心体系以祝由术为代表,特殊技术如厌魅术、蛊术具有标志性。需注意巫术本身并无绝对善恶,其名称更多反映文化认知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