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玉器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其名称和分类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工艺水平。根据用途和形制,宫廷玉器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礼仪玉器
圭 多用于帝王、诸侯的朝聘、祭祀、丧葬等礼仪活动,是重要的礼器。
璧
中央有穿孔的玉器,主要用于祭天仪式,象征天人合一。
琮
圆柱形玉器,用于祭地仪式,与璧共同构成“礼器双璧”。
二、陈设与实用器
玉扳指
乾隆帝喜爱的玉制文玩,多配以金地萱花、山水等雕刻,兼具观赏与身份象征功能。
玉簪/玉扁方
女性贵族嫁饰,常与发髻、冠饰结合使用,材质多为碧玉、白玉等。
玉碗/花瓶
仿古器物,如错金嵌宝石碗(108颗红宝石装饰)、花卉纹花瓶等,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
三、器物代表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 乾隆御用奶茶碗,仿制痕都斯坦玉工艺,以108颗红宝石打造花朵纹样。 碧玉刻诗扳指
青玉凤柄执壶:清代宫廷常用器,体现皇权与祥瑞结合。
四、特殊器物
避暑山庄玺:乾隆御制,以5300公斤和田青玉雕刻《避暑山庄百韵诗有序》,现藏于故宫。
翡翠白菜:仿玉器,菜叶形设计寓含多子多福,体现民间吉祥文化。
总结
宫廷玉器名称多样,既有体现礼仪功能的圭璧琮,也有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陈设器。其命名往往与材质、纹饰或使用场景相关,如“和阗白玉”突出产地与工艺,“错金嵌宝石”描述装饰技法。这些器物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研究清代宫廷文化与玉器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